![二胡弓子 二胡弓子](/Upload/2015New/11/17/6358336287645549288857874.jpg)
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深受人们喜爱的弦乐器。它音色优美且具有似人哼鸣的声音。故此,在表达乐曲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二胡的演奏中,运弓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弓法及运弓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二胡的音色及音质。然而,运弓的基础则无疑除了正确的持弓方法外,还应使演奏者感觉到轻松与自然。没有好的持弓,则不会有理想的运弓。
对于一个二胡的初学者,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好持弓,则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笔者曾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师从四川音乐学院的张秉尞先生学习二胡专业。当第一次拿起琴弓时,那种吃力及别扭的情形,至今仍然还记忆犹新。造成二胡持弓的困难,是由于二胡自身的结构及细长的弓杆所固有的。
因为二胡的声音是由演奏者用琴弓作水平推、拉运动,使弓子上的弓毛与内、外琴弦产生摩擦,并通过琴码振动琴筒上的莽皮而发声的。目前公认的持弓方法,是演奏者用右手的中指、食指、母指夹住弓杆,而中指、无名指的指肚压住弓毛,小指自然弯曲置于弓毛内侧,但由于弓子细而长,持弓的位置又在弓子末端,从力学原理上就可知这种持弓方法,一定是较困难的。同时,使内外弦的换弦也不太好控制。和小提琴的持弓方法作一对比,你自然会明白小提琴与二胡持弓的优劣。
当然,二胡发展到今天,其结构已是较为完美的。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它是没有必要也是没有可能的。笔者通过对二胡弓子的结构及持弓方法的思考与研究,将它作了一点点改进,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一,在二胡弓杆根部处,牢固的粘接上一个小木块,就可使持弓的手指与弓杆由原来的点接触,变为平面接触。而且接触面积也大大增加。(见图二)这样就解决了目前持弓方法,食指、中指、母指与细小的园形弓杆接触面小的问题。而且持弓的着力点也变为主要由母指与食指承担。使持弓变得很轻松自然且很舒适。
第二,演奏者右手的小指、中指与无名指一起自然弯曲,且同时用指肚压住弓毛。
由于作了以上这两种改变,使演奏者运弓的右手与二胡弓子产生了一种良好的整体感觉,弓子就好似右手的延伸部份。故此,使运弓变得轻松自然且运弓自如。内、外弦的换弦也变得更加方便。同时,也增强了右手运弓的力度,尤其是弓尖的力度。对二胡的音量、音色、音质的控制也得到较好的改善。
综上所述:这种弓子的小改进和持弓方法的改变,使拉外弦时,不再主要依靠中指向外顶住弓杆,而是用大拇指指肚往下压住弓杆,及与食指向上相对应的力量控制弓子。力量的大、小变得很容易控制。而在拉内弦时,把原来没有用上的小指与无名指、中指靠在一起,自然弯曲压在弓毛上一起向内勾住弓毛,则形成了一个整体性的联合动作。而食指的第一关节也可以向内压住弓杆,这就大大增强了拉内弦的力量,同时力量的大小也容易控制。这是持弓手指与弓子的接触点与持弓方法的一种根本性的改变。
通过近两年来的实践,笔者认为其效果是很理想的。我撰写此文的目的,是想与二胡演奏者进行探讨,如能得到认同或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将会使笔者感到无比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