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三方机构统计,2015年文化众筹吸金达9.82亿元人民币,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正常运营众筹平台283家,同比2014年全国正常运营众筹平台数量增长99.30%。这一数据变化无疑显示出,文化众筹已经成为当下文化产业投资的新形式。
在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性日益凸显的时代,文化众筹以独特的模式掀起一股发展热潮。享受文化者即是文化投资者,也是文化众筹者,这种模式有效提升了社会效率。去年,100多位家长共同参与,以700万元投资了影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影片上映62天劲收9.56亿元票房,成为内地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众筹不仅为投资人带来了利益,这种投资的新模式也为新导演闯入电影圈扫除了资本障碍,观众也可以看到新人新作,实现了多赢的局面。这部电影的成功并非特例,网络大电影《监灵神探》上线不到48分钟即被秒抢,也同样说明了网友对于这种文化产品的青睐。
举一个深圳的例子,“茶尚客”项目由北京大学校友们众筹1000万元而成,发起人是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领导力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深圳管理咨询协会会长杨思卓。由他发起的少儿领导力品牌??虫虫派,就是由茶尚客这一母体分化出的枝丫,而且还将开发出更多附属产品众筹,“今后还将会开发许多好玩的游戏让大家点赞,点一次赞就只要2元或者5元,可是当点击量达50万时,回报率就丰厚了。”杨思卓如此说。
可以肯定的是,文化众筹就像互联网时代派发的红利,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也在改变着企业的盈利方式。有了这种新模式,那些不起眼的新人、新资本、新势力、新题材都有可能从小众的“凤尾”变成大众的“鸡头”。
但在热潮之中,需要注意的是,众筹并非万能。有相当部分的文化众筹项目并没有形成很好的商业模式。比如,有人以文化的主题众筹了一个咖啡馆,第一轮众筹每人投资10万元,第二轮众筹也许要价更高,但是,当内部股东把消费券用完了,如果项目本身经营并无特色,商业模式不成熟,一样难以为继。
应该说,众筹只是启动模式,启动完后还是要有真正的盈利模式。真正成功的文化众筹一定是基于信任和相同的理念,合资还需合心。除此之外,商业模式和运营团队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筹人、筹客户、筹项目、筹钱、筹智慧,才能让文化众筹走入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