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您好,欢迎访问音乐生态网 ! 请 [登录][注册]
广告

    首页>创业>众筹>玩坏的众筹该如何拯救?

    玩坏的众筹该如何拯救?

    资讯头条 | 乐度网 2016年2月1日
    [摘要] 众筹在中国发展的好好的,怎么就需要拯救了呢?笔者在写文字的时候反复思考:众筹重要吗?它怎么了?该怎么拯救呢?


    zc14.jpg

    众筹在中国发展的好好的,怎么就需要拯救了呢?笔者在写文字的时候反复思考:众筹重要吗?它怎么了?该怎么拯救呢?


    对于这个话题要从李克强总理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开始谈起。


    起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推动经济转型、释放社会活力,社会投资和创业创新热情迸发。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中心发布的《2015劳动力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以来,中国每天新增的企业数量将近1万家。目前,北京已形成亚洲规模最大的“创客空间”,深圳的华强北已被视为“创客圣地”。
        

    此外,在二级市场,深交所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创业板总市值达到55916.25亿元,较上一年增长34065.30亿元,同比增长155.90%。2015年,累计有86家公司在创业板挂牌上市,目前共有492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同比增长21.18%。截至2015年12月31日,深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746家,市值达23.61万亿元。
       

    上述数据说明,在创业热情高涨的情况下,融资需求也在暴增。
        

    然而,国内目前融资手段极其有限:银行贷款、股票筹资、债券融资、融资租赁、海外融资、典当融资等,这几种方式对已经初具规模的大中型企业来说,已经能满足融资需求。
       

    可问题是,对大众创业衍生出的大部分小微企业来说,由于随着轻资产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他们很难通过资产评估等方式从银行获得贷款。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


    不过,新的问题同时出现: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重要融资手段的P2P问题不断,风险也越来越大,越来越难得到用户的信任。经过去年一年的市场拼杀之后,品途商业评论记者通过采访诸多业内人士发现,目前的P2P行业正逐渐回归理性。91金融联合创始人吴文雄认为,未来的P2P行业最有可能发展成为以资产管理和消费金融为主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而非最初和银行业务重合的网络信贷平台。当然,也可能以供应链金融的方式出现,但无论如何,以往那种简单的信贷模式将一去不复返。
        

    那么,可供创业者利用的融资工具将只剩下众筹。
        

    可是,众筹有众筹的苦:一方面,股权众筹深陷《公司法》和《证券法》的束缚之中,再加上非法集资的高压线高悬,所以少有人敢越雷池半步。另一方面,产品众筹虽然不断壮大成型,但是却因为被淘宝和京东两大电商把持而被诟病“预售模式”。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国家层面显然认识到了股权众筹的重要性,自2014年以来,股权众筹开始不断在争议中突破:2014年11月,高层提出“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2014年12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2015年3月两会期间,“股权众筹”更是进入政府工作报告。36氪也于不久前推出“下轮氪退”,为股权众筹解决投资者“落袋为安”的难题。
       

    品途商业评论认为,业内人士正在逐渐认识到众筹行业对中国未来的重要性。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一时刻到来之前进行呼吁,不要让众筹行业重蹈网贷覆辙。
       

    那么如何做?这将是品途商业评论和诸君一起思考的问题。
       

    发展
        

    其实,在2015年12月初,品途商业评论内部就已经讨论关于众筹行业在2016年的走势。在前边的序言部分,我们已经交代了关于为何要拯救众筹的几点原因。在接下来的几篇文章中,我们会逐点详加剖析。
       

    以往业内人士讨论股权众筹难以破冰时多认为《公司法》和《证券法》以及非法集资的红线是股权众筹的最大障碍。但是,如果对股权众筹的轨迹稍加梳理,便可以发现,上述逻辑可能有一定道理,但是却难以孤立解释股权众筹迟迟无法放开的理由。
        

    我们知道,股权众筹概念早在2009年开始传入国内,2013年正式诞生第一例股权众筹案例,2014年开始有担保的股权众筹项目出现。在将近7年的时间里,股权众筹的进程加快只在2015年才真正开始破冰,你不觉得这很奇怪吗?
        

    对于此事的蹊跷之处,品途商业评论这样看:股权众筹市场将倒闭改革
        

    笔者在2013年的时候,曾经和重庆一家基金的合伙人深入交流过。该合伙人当时告诉记者,他们相当看好股权众筹,必须要做一个股权众筹平台。为啥呢?理由很庸俗,但是很实惠:首先,当时互联网金融刚兴起,所有平台都在圈钱,他们眼热。其次,国内中小企业太多,市场巨大。最后,这是个处女地,大家都还不懂,早点进去早点占据位置。他也确实这么多了,很快就占据了这个市场,尽管迟迟无法做大。
        

    当时他想出了很多规避国家政策法规的“招数”,比如采用实名会员制度、采用担保制度等,这些“招数”在后来都被业内的平台一一验证,可见大家都在思考如何打破股权众筹的一些障碍。
        

    时至今日,上述这美好市场的蓝图并未改变。据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产品众筹平台和股权众筹平台的成交额超过之前历年总和的5倍,迈上10亿元人民币的台阶(接近20亿元);2015年上半年,众筹行业的成交额又超过2014年的2倍,去年全年有望达到百亿元人民币的规模。支撑成交额快速攀升的是大量新平台的成立:一方面,截至2015年11月,正常运营的众筹平台数量接近320家,同样是2014年底的2倍以上;另一方面,电商巨头、科技媒体、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染指众筹行业,有力促进了行业规模的扩大。2016年,众筹成交额的成倍扩大仍然毫无悬念。
       

    但是,股权众筹本身的一些法律障碍并未完全厘清,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被压抑的市场将倒闭改革。
        

    展现
        

    我们无意唱衰中国经济。但是,这场危机已经到来的时候,我们也不会自欺欺人。凤凰卫视评论员邱震海在2015年末的一篇评论文章中指出:“未来5年中国经济的全力目标,是保“6.5”。保“6.5”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我给大家回顾一下,2007年的时候,中国GDP的增速是14%,令大家感到匪夷所思、恍如隔世,2010年和2011年(当时由于4万亿刺激),中国的GDP是12%。
        

    到了2012年以后,用刚才的话说就是风雨飘摇,但即使风雨飘摇,当时刺激措施也还在的时候,中国的GDP差不多是8%。所以2008年到2011年甚至12年的时候,中国政府是要保“8”。到了现在这一任的中国政府上任之后,全力保“7”,到了今年第三季度10月中旬公布的GDP的增速。坦率的讲,保“8”已经保不住了,保“7”也保不住了,中国经济是倒行破“7”。所以这一次在两三个星期前习近平主席亲自提出的未来5年的中国经济全力目标,我认为我们的习大大非常的坦率,也非常的科学说保“6.5”。
        

    保“6.5”是什么概念,就中国经济不能再低于这个增速水平。如果低于执政水平的说每掉一个百分点可能就是几百、几千万人的失业,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社会稳定,乃至政治稳定问题。中国的财长楼继伟不久以前在土耳其出席20国领袖峰会的财长会议当中说了句大实话,他说未来4到5年都是中国经济的困难期”。
        

    值得一提的是,回顾2015年全年的改革,尽管在创业上遍地开花,但是在融资做大上还缺乏足够有力的手段,P2P的跑路、股市的灾难让大家把目光重新放在众筹的身上,尤其是股权众筹。
        

    政府会尽可能的为有能力的项目搭台唱戏。而作为当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首席代表――股权众筹,必将以更炫目的方式登上历史舞台。
       

    我们回顾下股权众筹在这两年发展的历程:2014年底《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股权众筹行业迎来首个行业规则。2015年7月18日《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确定股权众筹融资将以大众、公开、小额为基本特点,并将股权众筹融资业务划归证监会进行监管。2015年8月7日《关于对通过互联网开展股权融资活动的机构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规定“股权众筹”特指“公募股权众筹”,而现有“私募股权众筹”将用“私募股权融资”代替,并规定单个项目可参与的投资者上限为200人。2015年8月10日《关于调整场外证券业务备案管理办法》“私募股权众筹”修改为“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2015年5月至11月上海、广东、山东、安徽、北京、山西、天津等纷纷出台地方相关监管意见,推进股权众筹发展。


    P2P之后,有人将2015年命名为股权众筹行业主流化“元年”。从一开始的野蛮生长到公募、私募将迎来分层,行业分化明显,地方政策跟上建设股权众筹基础设施,整个股权众筹行业的2015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而2016年的变革将影响行业的整体发展。
        

    其实,就目前来看,搭台的效果已经开始出现,除了京东和淘宝众筹平台之外,36氪推出的“氪退”机制以及新年初360做的360淘金,都意味着股权众筹开始在今年发力。
       

    股权众筹在之前系列文章中已经提到过,因为诸多法律和政策问题未能突破,所以迟迟无法做大,但是,产品众筹已经做的轰轰烈烈了。不过,笔者认为,如果不能快速的改变现在的众筹模式,那么中国式众筹也距离倒下不远了。
        

    其实,2014是众筹起步的基石,在这一年5月召开了首届众筹峰会,地点在北京。2014年7月“京东众筹”上线,主要是做智能硬件和流行文化之类的。它的特点有三个:1、预售性2、排他性3、成立的条件,众筹金额一定得达到,否则失败。
        

    众筹在2015年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7月16号腾讯新闻报:《男女分手后生子众筹抚养费》孩子出生那天,需向医院缴纳四万元的费用,这笔费用其实不算多但对于男士来说确实有点压力就和女朋友商量后决定网上众筹,希望每人10元,帮他们缴纳这四万元的费用。
        

    2015年7月17日,今天的一篇《人大毕业生众筹学费上哈佛》火了,上学也开始众筹了,”每人只需99,和我一起上哈佛“,不过此学生的思维很好,众筹到两年学费96万人民币,以后所出资的人都会有等价服务可以分享哈佛大学的课程和知识。了解哈弗的一些相关的事迹文化等。
       

    我们可以看出众筹能做的就是:1、有了资金帮助;2、有了粉丝互动;3、有了口碑营销。
        

    到这里,笔者就不在列举了,因为众筹已经变味了。
        

    众筹顾名思义:把很多人的钱集中到一块,供一个人或一个组织、一个企业去完成某个有意义的项目。现代众筹是指通过互联网或SNS方式发布筹款项目并募集资金,发布者可以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等,发布者必须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创意产品或某种流行文化,并且发布者还要为投资者划分不同的筹资金额的奖励作为回报,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产品服务奖励等。
        

    但是,我们却变成了产品预售和各种嘘头。渠道市场和资本市场瓜分了“众筹”。
        

    为什么这样讲?现在众筹做的不错的是京东和众筹网,但两者但模式都已经与海外原生众筹模式,即依靠广大消费者支持相去甚远。
        

    京东众筹之所以受到很多创业者的青睐,核心原因使其掌握有强大的电商渠道资源,所谓的众筹基本上等同于“首销”。而众筹网背后的金主是网信金融,披着众筹外衣的是金融手段,比如早期有的项目虽然称之为众筹额上百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直接投资的形式完成的。同样,网信金融旗下的其它产品比如股权众筹的产品也说明,众筹也不过是其一个金融类产品而已。
        

    中国特色的众筹为何发展不好
        

    以前做众筹的时候有一个问题,用户分为两种,一种是极客,一种是大众消费者,两种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极客群体要的是参与感,他们希望在产品还没做出来之前,能参与到整个开发过程,你有BUG我帮你找出来,这个时候产品是不成熟的。而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你的产品不成熟,是次品,他们不愿意帮你测BUG,他们希望拿到质量好的产品。这两种用户的喜好和思维习惯是完全不一样的,目前众筹不管如何去做,都无法兼顾到这两种用户,所以我们认为众筹本身是存在问题的。
        

    此外,众筹这个词,有的人认为是帮助、有的人认为是投资、有的人认为是预售,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理解和看法。你把这些项目标注为众筹,消费者很难判断你这背后的项目属于哪一个类型,所以词义上就会给人误导。
        

    最后,众筹模式对项目团队非常宽容,他无法保护出钱一方的权益;项目团队可以发货时间可以无限延期、产品质量也可以不如预期、甚至做出来的东西和当初对大家讲的不一样,这都没有关系,因为众筹主张鼓励创新,但是有创新就有失败,这对出钱的用户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没有人想要支持一个不靠谱的团队。所以众筹从模式和机制上来说是有严重的缺陷的,这个严重的缺陷会导致一种失衡,导致众筹平台成为不靠谱团队的温床。
        

    “泡沫”过后,众筹的后遗症
        

    国内明星众筹平台点名时间的变化能说明很多问题。在2014年,国内明星众筹平台宣布要放弃所谓的“众筹”来做真正的众筹。
       

    在确定转型之前,他们明确地知道相比拥有强大渠道优势的淘宝、京东,点名时间在预售业务上并没有太多优势。
        

    而当时众筹市场上,最旺盛的需求来自于中国迅速崛起的可穿戴设备创业团队。曾经的可穿戴设备究竟有多火热?很多时候,深圳的华强北会主动给出答案。
        

    “因为山寨手机行业的不景气,华强北写字楼的租金从原来一平方米每个月200多元跌到了80多元。深圳现在聚集着大量从手机转行做智能硬件产品的公司,一栋十层的写字楼,可能有8层是做智能手环,剩下两层是做智能手表的。”一位来自深圳的硬件制造商曾这样描述当时的盛况。
        

    在2014年宣布转型成为智能硬件平台后,点明时间惊讶地发现媒体、项目以及VC蜂拥而至。也就是在这个时间点,之前凭借50万美元天使投资支撑近两年的点名时间得到了新的投资。
        

    但没有想到的是,这场从2012年开始烧起来的可穿戴设备投资热潮在去年下半年开始迅速降温。
        

    2014年10月份,他们觉察出智能硬件的这个市场出了一点问题,很多可穿戴设备的创业团队的融资不太好拿了。最早一批通过众筹做出来的智能手环、智能插座真正走向市场却接二连三地得到消费者并不理想的反馈,整个可穿戴设备市场从高峰开始出现断崖式下跌。


    在未来,产品众筹有需要地方都是需要改变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将立即删除。
    音乐与乐器产业第一手资讯 微信扫一扫,您就知道。点击右侧蓝字快速关注乐度公众号:Musicdu乐度
    微信扫一扫,您就知道
    Musicdu乐度公众号:musicdu_com
    想要体验免费发新闻,请加静静的微信
    来源:众筹第三方 发布人:啸月

    相关阅读

    • 99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点赞
    • 50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高兴
    • 90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拍手
    • 75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加油
    • 82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惊讶
    • 70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路过
    • 109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难过
    • 84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叹气
    • 72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无聊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电子乐器商标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