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音乐人邵夷贝为了发行自己的新专辑,通过互联网吸引普通大众投资,实现个人的创业资金筹集。她的目标起初只有5万元,没想到顺利地筹资近10万元,成为独立音乐人依托众筹平台发售新专辑的成功案例。
这只是各类众筹平台上,成百上千个音乐项目的一个缩影,让人看到了众筹带给流行音乐产业的小变革。
邵夷贝选择的是专门做音乐众筹的网站,她的众筹项目卖点是“寻找504位实体唱片名誉出品人”,为新专辑《新青年》筹集资金。按照此次众筹的规则,网民只要在线支付130元,就可以获得一张《新青年》实体唱片作为回报;若是在项目启动的头12个小时支付,还可以成为504位名誉出品人中的一员,名字也将被印在唱片内页。
![众筹助力独立音乐人创业之梦](/Upload/2015New/10/23/20151023131930.jpg)
项目开启当天,筹款便突破了目标金额。在邵夷贝看来,众筹给自己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弥补了个人在发行和营销环节上的短板。对独立音乐人来说,众筹的意义就在于,解决了燃眉之急。
不可否认,众筹也因为强烈的“聚众效应”,不免带上了营销的味道,尤其表现在流行歌手演唱会上。
2013年底,那英深圳站演唱会在众筹网发起众筹,项目分大小10个不同层级,回报包含门票及演唱会周边产品;2014年,杨坤成为继那英之后第二位用众筹模式开启演唱会的歌星,通过众筹方式发售演唱会门票;同一时期,汪峰北京演唱会在京东发起众筹,用户花1160元可以获得580元门票两张,还可以录制15秒告白VCR在演唱会现场播放。
一时间,种种以演唱会为名发起的众筹项目被炒得火热,但质疑的声音也一针见血,和团购没有区别的门票众筹就是一次低端的营销。
专家表示
现阶段国人对众筹的接受度和认知度都不高。
想筹款的人怕创业失败,无法兑现承诺,想投资的网民又举棋不定,担心自己得不到收益,这都是众筹行业发展缓慢的主要社会心理。
不过,更加当务之急的是,众筹不应该成为营销的噱头和预售网站、票务网站的变种。
当众筹真正帮助到追求梦想的普通人,才是众筹诞生时的价值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