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钢琴论坛上看到诸如以下关于钢琴基础教学中的一些疑问:
1、乐曲结束的最后一个音为4拍,怎样弹才能弹够时值?
2、拜尔单手练习右手第7条,第一拍的休止符时值怎样才能够弹准确?
3、刚学琴的学生是否要求五个手指一个手指一个琴键?为什么?
4、小汤前两册的课程安排是按照什么顺序?
5、拜尔的课程安排是按照什么顺序?
其实这五个问题已经进入钢琴教学认识上的误区:首先,钢琴教学从来就不是机械的和绝对的,而这些问题就好象在问“P该弹多轻, F该弹多响”一样;其次,如果钢琴教学有什么教材顺序的话,那还需要钢琴老师干嘛呢?
音乐要好好讨论,如果有不同音乐观点,就摆出自己的观点。更不要以为别人不回答你的问题是回答不出。别人不想回答的可能是因为问题里已经有误区。研究音乐可千万不能以为只有自己的方法是对的。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开阔视野,才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基础。下面我再另外指出一些误区,以供大家进一步参考和讨论。
误区一:你看看那些大师弹出的音色也一样有好有坏,你没有分析是什么原因吗?
如果孤立的挑出这个音色不好那个音色不好,那我想即使你找出原因,又对音乐有什么帮助呢?况且,音色就从来不能孤立来评价。在演奏家的演奏中出错出纰漏也是非常正常的,有时因为琴的问题,有时因为其它一些问题。但关键你要去学习你应该学的东西,而不是去挑刺。
误区二:学琴的标准上,也就是他们没有把声音做为学琴的目标,往往是一大堆的技术理论。
声音恰恰不是学琴的目标。技术的全面保证创造出想要的声音,声音是创作出音乐和思想的载体,我们的工作是去把声音变成能够沟通听众,让听众感受到你想要沟通的东西。音乐这两个字包含的太多太多,抽象的,具体的,可以讲出道道的,不可言传的,目标无尽无限啊。
误区三:以上我提出的问题(指文章开头罗列的5个小问题)我是知道答案的,而且绝对是标准的答案,都是国内、外报刊登载过的。
请千万记住,音乐和音乐教学永远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不同的答案和取得答案的不同方法。国内外发表过的也最多是那个发表人的观点而已。
邓小平先生说的‘不管是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用在钢琴演奏和教学上是非常恰当的。我的一位导师是施纳贝尔的学生,他曾经对我说过‘只要那是你想要的声音,用脚弹都可以。’这话不是说你真要用脚去弹,而是耳朵和脑子行于手之前。想得到的,就一定有方法可以做到,而且是多种途径和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啊。要知道,音乐和钢琴教学如果有什么标准答案的话,恐怕我们也不会也不用在这里讨论了,因为雷切铁斯基或者李斯特可能早就创作出来了,但是你知道当别人问雷切铁斯基的教学方法时,他怎么说的? ‘我的方法就是没有方法。’这句话够大家好好品味一阵了吧。